烽火印记照初心——写在新乡市红旗区抗战文献宣讲活动开启之际

新乡 更新于:2025-08-19 11:43
  • 星夜之北

    河南日报客户端评论员 朱殿勇

    由新乡市红旗区主办的“烽火印记——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红色收藏精品文献宣讲”活动8月19日至23日在平原博物馆举行,这是河南以红色收藏家的珍贵抗战文献展示为载体举办的抗战胜利纪念活动。

    赤色旗帜,烽火印记。红色收藏精品文献宣讲活动在太行山脚下的抗战热土上举行,红色收藏家杨翔飞珍藏的四百余件泛黄纸页如泣如诉,引领我们重回八十载前那炼狱般的岁月。一册划分势力范围的地图赤裸地昭示日本侵略者的野心,《支那事变画报》上日寇自拍的“战功”画面,赫然成了无法抵赖的罪证碑铭——历史在此刻屏息,我们怎能忘记这些刻骨铭心的民族创伤!

    山河破碎之际,奋起抗争成为唯一通途。谢晋元将军日记中褪色的字句,是“八百壮士”孤守四行仓库的壮烈回响;《论持久战》那穿越迷雾的早期版本,如暗夜灯塔为民族指明航向;《新华日报》《拂晓报》的铅字墨痕,则凝聚着敌后战场军民不屈的意志洪流。延安的窑洞灯火虽微,却点燃了全民族救亡图存的燎原星火——那是真正的民族脊梁于绝境中昂然挺立的雄姿。

    抗战精神是民族基因中最坚韧的密码,其内核远不止于御敌的刚勇。它熔铸于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中,在《中国共产党与民族统一战线》等文献里凝结为智慧结晶;它流淌在《抗战歌声》的激昂旋律内,化身文艺的号角;更在《怎样动员农民大众》等手册中,化作发动民众的切实力量。正是这种从领袖到士兵、从思想到行动的磅礴合力,使“万众一心”的团结伟力在血火淬炼中成为现实。

    当《联合画报》定格日本投降那扬眉吐气的瞬间,历史并未就此沉睡于泛黄的纸页。杨翔飞先生以毕生心力守护的烽火印记,是无声的警世洪钟:记忆不是为了复刻仇恨,而是锻造护佑和平的铠甲;缅怀先烈,意在让那曾救亡图存的精魂,在和平岁月中升华为建设家园、开创未来的不竭动力。

    今日我们驻足于历史遗册之前,当知每一代人都肩负着独特的使命。让烽火记忆沉淀为灵魂深处的火种——这火种能烧尽一切精神的萎靡,照亮前路。唯有将抗战精神中那磐石般的团结、百折不挠的韧性、以及追求正义的执着,融入民族复兴的磅礴征程,方不负浴血换来的山河无恙。

    当这些尘封的纸页在玻璃展柜中沉默,八十年前的热血却在参观者胸腔重新奔涌。历史并非冰封遗存,而是一面映照灵魂的明镜、一炬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焰。这火种已在民族血脉中赓续传递八十年,它注定要燃烧于每一双守护和平的眼中,跳动于每一颗向往复兴的心中——直到将我们共同的光荣未来,映照得如同当年胜利的曙光一样辉煌。

    举报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